四川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

服务热线:028-85251291      

因为专业 所以担当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抗疫记实

发布时间:2020-02-27 23:13
作者:四川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

面对这场疫情,快速准确的诊断成为打赢此次阻击战的关键行动之一。由此,咽拭子的病毒病原核酸检测作为患者筛查、确诊和解除隔离以及出院的重要指标,被摆在了一个重中之重的位置。

搞了近20年耳鼻喉专业的王荣坤深知,采集咽拭子看起来简单,但由于受检人员的不适随时可能出现打喷嚏或咳嗽的情况,大量的飞沫会直接喷涌而出,扑向采集人员的面部及全身。如果采集对象是新冠病毒的感染人员,采集人员将面临直接接触或被携带大量病毒的飞沫传染的极高风险。


在责任与风险面前,王荣坤没有犹豫,他带领着耳鼻咽喉科主动请缨:采集咽拭子,我们上!“科室7名医生中有6名党员,我们这个党员科室此时应该站在最危险的地方。”耳鼻喉科全员积极请战。

从2月1日开始,医院高风险岗位职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筛查开始,每日近50人的采集工作顺利推进。接着,住院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检测核酸采集咽拭子、住院发热病人筛查新冠肺炎感染采集咽拭子任务也随之而来,每日不定量的采集工作也在大家的努力下得以顺利完成。

2月9日以后,为了尽量减少本科室医务人员的暴露,作为科室主任的王荣坤主动承担咽拭子采集工作,开始承担每日上午全院的医护人员、患者以及突发应急咽拭子采集工作。突发应急采集工作往往是“孤军奋战”:身穿防护服,在隔离病房一人一人的采集,最痛苦的就是外层防护装备一人一换的固化程序,包括更换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以及每个步骤必须的手消毒。持续2个多小时的采集,脱掉所有防护装备后,早已是全身汗湿。

“科室的同事都是一样的,党小组长姚宇也参加了隔离病房的采集工作,进修的杨莉也回到科室帮忙,怀孕的余利波也守在门诊,我们这个团队虽然人不多,但也可以有大作为,现在完成了800多例的采集,我为他们骄傲!”王荣坤说起耳鼻喉科,满脸的自豪。“我父母80多岁了,小女儿才2岁多,姚宇的女儿也才2岁,余利波怀孕期间吐得厉害——但我们都有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身份,此时,我们就是疫情防控最需要的战士,责无旁贷。”说起这些,王荣坤的眼神坚定而温暖。

因为专业,所以担当!耳鼻喉科7名医者,800余例的精准、安全采集,为此次“抗疫”大战,用专业做了完美诠释。

【附记】一个喷嚏

“一个喷嚏的危害有多大?溅出的飞沫比高速路上的车速还快,即使躲在10米开外,一样可能感染。事实上,如果有气流的帮助,喷嚏可以飞行约40米。”成都温江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王荣坤曾经形象地向病人介绍戴口罩的必要性。没曾想,以前的这种宣教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来临变为了现实。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四川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    蜀ICP备2023026421号    技术支持: 创享建站